从建文四年朱棣即帝位开始,到永乐二年(1404年)止,朱高炽的人生进入了悬置期.他的世子位没有被废,但也并没被立为皇太子.换句话说,朱棣没有对他的命运进行评判,而是搁置起来,悬而不决.
搁置的原因是因为出现了胶着.在朱高炽和朱高煦的能力拔河赛中,后者表现突出,令裁判员朱棣迟迟无法吹哨,以决胜负.
首先,朱高煦能力超强,性格外向,有王者之气;
其次,朱高煦相貌堂堂.一如朱棣,有王者之相;
第三,朱棣自己不是嫡长子继位,急需朱高煦上位以补充说明情况;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朱棣在战时对二儿子朱高煦有过承诺,得天下后将传位于他,而朱高煦也的确表现突出,适合接棒.所谓君无戏言,朱棣骑虎难下.
以上四点原因构成了朱高炽上位的致命威胁.的确,这威胁是致命的,因为朱高煦一旦上位,以其杀伐决断的个性,朱高炽很可能性命不保──一个弱者的生存困境,就此变得严重起来.
当然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朱棣在立储问题上的暧昧或者说沉默给了百官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淇国公丘福和驸马王宁等人开始上书力挺朱高煦为太子,理由是"靖难有功",而这样的理由毫无疑问是胜过朱高炽守城之功的.舆论的力量打破了朱高炽和朱高煦能力拔河赛中的平衡关系,迫使朱棣在长时间的沉默之后给出答案.
终于,大明朝第四任皇帝的候选人名单在永乐二年四月甲戌(1404年5月l2日)揭晓.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朱高煦则被晋封汉王.朱棣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这个答案让朱高炽的命运似乎变得有惊无险了.
但这一切却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朱高炽从一个世子变身皇太子,迎来的却是父亲朱棣狐疑而审慎的目光,以及朱高煦不屑而仇视的眼神,甚至还包括三弟朱高燧蠢蠢欲动的挑战,因为这一天朱高燧也被封为了赵王,要命的是他竟然也产生了怀才不遇的感觉──由此朱高炽四面受敌,这一切其实都是父亲朱棣设的局.在反复权衡之后,朱棣虽然勉强立嫡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但是对他的考验却刚刚开始,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在太子监国期间,朱棣是如何怀疑一切乃至打击一切的,而朱高煦和朱高燧也联起手来,千方百计地打击他们共同的敌人──朱高炽.朱高炽事实上是被推到了祭坛之上,从一个隐形目标成为一个非常明确和具体的公共打击对象.帝王之家,扭曲的父子、兄弟关系和权力蛋糕的切割纠结在一起,朱高炽真是如履薄冰,无法应招了.
而他的忠实支持者、内阁学上解缙的非正常死亡则暗示了朱高炽的皇杈之路必定充满阴谋和血腥──他立在悬崖边上,虽然面对天堂,脚下却是深渊,是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