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紧张的就业形势,我建议求职者"先就业再择业".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但尚未重要到决定终生.一个人一生换上四五份工作是正常的,很多时候,职业理想需要一个曲折实现的过程.
很多人说:"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实现目标.做不到我也要拼命去试."其实这不见得是件好事.我建议大家采用"两步计划"来实现职业理想.假如你设定了一个目标,不要一毕业就想马上实现,好像做不到这辈子就算完了.你应该告诉自己:这个理想很好,我实现它的可能性有多高.如果目前可能性不大,那么我应该做些什么让我能够离它更近一步.
在此,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在读大学的学生,他所在的学校不算很好,他的成绩还算可以.他立志进入Google工作,问我有没有这个可能.在问了他一些基础知识后,我发现他很聪明,但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我不认为目前的他有机会进入Google.因此我对他说:"现在还很难,但如果再努力一下就有可能."他继续问:"我能做些什么事让这个可能性最大化呢?"于是,我建议他去读硕士,并向他推荐了Google很喜欢的一所大学--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因为它的计算机学院教学务实,而且入学还算容易,学费也不贵.两年后他拿到了硕士学位,现在已经进入Google工作.
受挫的理想才是好理想
一蹴而就、没有经过挫折洗礼的职业理想,往往也面临着瞬间坍塌的危险.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遭遇过的三次比较大的挫折,以及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次是在1984年,那时候我读研二.我得到一个暑期工作的机会,为宾夕法尼亚州高中的60位高材生教授计算机.我设计了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课程.短短的六个星期里,他们要学会编程、人工智能,完成大三的80%的课程.我很用心地编写讲义、授课,指导他们上机.学期结束后,他们都学会了,然而我却被评为最不受欢迎的老师,因为我不会与学生沟通.用心努力却换来这样的结果,当时我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后来我遍访高人,学会演讲、沟通的技巧.演讲后来成为了我的一项特长.
第二次在1998年,当时我在一家公司与同伴研发一项叫做"三维浏览器"的新技术,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市场前景以及用户需要,最终彻底失败了.我苦心经营的部门被卖掉,团队中有100多名成员因为我的错误而失业.为此,我十分自责.但这个挫折让我知道做好一个产品必须考虑用户的需要.
最后一次是在2004年,当时我计划在中国创办一所世界一流的民办大学.我花了很多时间读书、学习,但后来由于资金问题而不得不放弃.但我从中学习了很多理念,结交了不少朋友,而且在此过程中完成了我的《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我由此更加明晰了理想:虽然我不能够改变教育,但我可以通过写作、演讲和网站继续帮助学生.
举这些例子只是希望大家明白:从挫折中总结经验,能够让职业理想更清晰,并且更容易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