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很多"拼二代"的梦想,特别是现在的年轻的"拼二代",他们心中总是涌动着无限的激情,他们总是希望能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于是,在创业的路上,怀抱美好的愿望,他们风雨兼程,不怕任何的困难.
把梦想坚持下去,敢拼才会赢孙竹林,30岁,父亲是镇上中学的普通校工,母亲是一名平凡的家庭妇女,没有父辈荫泽的他如今却在合肥拥有两家汽车美容维修店,月收入达7万元.和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相比,也许他算不上成功,但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来说,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月入7万元已经着实让人羡慕嫉妒恨了.
2000年,当同学们还在高二的课堂上发奋学习时,孙竹林就已经坐不住了.学习并非他所长,他不愿意混到毕业然后托关系找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高二还没念完,孙竹林就跑出去自谋生路了,他到煤场打过工,在理发店当过学徒,可一轮折腾下来,他发现这些都不是他的兴趣所在.没有兴趣的工作坚持不长久,虽然书念得并不怎么好,但他却懂得这个道理.后来他跟人学起了汽车维修,没想到这份工作他是越干越起劲,用他的话说,感觉自己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为了学技术,2001年,孙竹林北上山东,一学就是5年.在济南当学徒的日子里,他一天就只有3块钱伙食费,每天只能啃馒头吃大白菜;没钱买专业书,他得空就往新华书店跑,一看就是一天……回忆起当时的种种努力,孙竹林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这么不爱学习这么坐不住的人居然能静下心来看书,能忍受这么艰苦的环境,并且乐在其中.现在回想起来,他很坚定地说:"是兴趣,只要是你爱的工作怎么也不觉得累."
2006年,孙竹林学成回到合肥,给别人打工,一个月才挣200多块.这时他已经有了打拼创业的想法,可就这点工资何时才能圆梦呢?听说给人跑场子赚钱快,他便辞职给人跑场子,哪里有活一个电话,他立马赶过去.这样起早贪黑地干,他每月可以赚到七八千元,这些钱,成为他创业的启动资金.
有了钱,有了技术,孙竹林开店了.没成想,干了一年多,正待生意逐渐好转之际,店门口开始修高架了,这可怎么办?有人笑他倒霉,有人劝他赶紧放手,可他却不以为然.虽然这个店不能再开下去了,但他觉得自己积累了经验,拓展了人脉关系.处理完这一摊事后,他重整击鼓,另外选址重新开了一家规模更大的店.没钱,找家里人借,甚至借到了妻子的娘家,当时的7万元钱,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是非常大的一笔钱了.有人劝他不要玩火自焚,最后可能欠一身债,可孙竹林却从没想过要放弃,也从没想过还不掉这些钱,他执着地认为认真干就一定能成功.
就这样,凭着一股冲劲,孙竹林的店里慢慢从他一个人发展到五六个到七八个再到如今的三十多个员工,他成功了!现在,他把年迈的父亲母亲从农村都接到了城里,老人家感叹,村里的大学生如今还没能让父母享福呢,他儿子却做到了,儿子的奋斗让他们跟着享福了!看着父母乐呵的样子,孙竹林很欣慰,他知道,如果他不打拼不奋斗,可能他现在还在那个小镇里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对于他的成功,他总结了一句话:"选择好你喜欢的,然后坚持下去."是的,朴实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成功的秘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