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上的一篇文章称,平常所说的第一,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不具有科学依据,所以这一说法应当更正。对150例病人的双盲对照试验进行汇总分析后,并没有发现显著的证据,证明所谓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比原有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更有效,MedPage Today报道如上。
研究者也发现,尽管新药引起的锥体束外作用(包括震颤,言语不清,多动,运动障碍等)较卤吡醇,也叫氟哌啶醇少,但如果和低效价的第一代药物相比,这一特点并不明显。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在很多性质上都有所不同”,包括结构,作用机理和临床效果,“不能被含糊地归为一类,”研究者总结说,“不当的归类造成了混淆,应当弃用这种分类方法(根据先后分成一代二代)。”
.
在配发的编者按中,两位英国学者更进一步,称这种“新药就是比老药疗效好,或安全”的想法是“毫无根据的”。“总体而言,和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相比,第二代药物并非疗效更好,更能缓解某些症状,副作用显著不同或者更便宜,”伦敦帝国学院的Peter Tyrer和国立精神健康联合中心的Tim Kendall如此写道。
两组研究者都强调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所有抗精神病药物都相似。实际上,他们都写到“这一分析提供了数据,可以借助这些数据,综合考虑药物的效力,副作用,和花费,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通过对药物每种作用和,包括所有正面的负面的症状、抑郁、锥体束外作用、体重增加、镇静,的分析,并没有发现两代药物在哪些方面差异显著。不过他们确实发现第二代药物中的氯氮平,再普乐,维思通和尚未在美国上市的索里昂,比上一代药物的效力要强得多。
他们写道,他们的发现与以前的汇总分析不同,部分原因是他们排除了那些“有计划地偏向第二代药物”开放式研究。
据Tyrer和Kendall看来,以前的同行所做的过半研究存在一种偏向:使用卤吡醇作为对照。而它比其他第一代药物的锥体束外作用要强。结果,这使得新一代药物的副作用比用其他药做对照时显得要少,而且轻。
研究者称大多数第二代药物“和低效价的一代抗精神病药相比并不突出(比如锥体束外作用),而在多项研究中具有全面优势的药物仅有氯氮平。”
他们发现,两代药物的体重增加作用区别并不算明显。在一项用卤吡醇做对照的研究中,阿立唑和齐拉西酮并未导致更明显的体重增加。任何第二代药物与其他原有药物相比,体重增加也没什么差异。在镇静作用方面,也是如此。
这一汇总分析的许多结论呼应了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应的临床研究。分析中用奋乃静对照,涉及三种新药。研究者称此项研究使用氟哌啶醇以外药物做对照是个显著进步,以后应多进行此类研究。
这项汇总分析研究得到了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的资助。Stefan Leucht报告和赛诺菲-安万特、百时美施贵宝、礼来、强生、杨森、灵北及辉瑞有合作关系。其他研究员报告没有潜在利益冲突。Kendall称在参与正在进行的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对治疗指导方针的修订。Tyrer称自己没有潜在利益冲突。